前有裹脚布,后有高跟鞋。

前两天约人去音乐会。想搭配一条连衣裙,看起来成熟一些,却发现衣橱里只有运动凉鞋和球鞋。那一瞬间,脑海的第一个念头闪现,我需要高跟鞋。

  

米国商场的女鞋区,鞋跟高度两极分化严重,货架上的鞋要么没跟,要么是动辄十厘米朝上。年纪大的拣完全没有跟的平跟皮鞋,年纪轻的都在试穿恨天高。

  

我最后挑挑捡捡,找着双高度中等的。

  

第二天穿着它去了音乐会。步数不到四千。脚趾的不适尚能忍受,但行走步距大幅缩短,上下楼梯必须小心扶着扶手。但凡不是坐着的时间,脑袋里只有“不要摔倒!”一事。

  

回家后,脚疼了三天。这和体育运动后的酸痛完全不同。因为扭动脚掌的时候,听到了骨头咔咔的响声。

  

很多研究显示高跟鞋与各种疾病的显著关联,如拇外翻、足底筋膜炎、神经损伤,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负面影响。脚后跟高度与前足内侧压力、冲击力和不适感成正比,损害软组织,导致肌肉疼痛。习惯性穿着高跟鞋会降低调节静态平衡的能力。

  

历史虽然再上升,但仍然是螺旋的,总要经过同一个点。

  

古有三寸金莲杯,今有三寸高跟鞋。穿上高跟鞋,男//性感觉女//性更加性//感,女//性以能够驾驭恨天高为荣。

  

但这样的美丽却很痛苦,以女性的身体健康为牺牲,人前看似光鲜,人后却不得不忍受无端的折磨。但还是像飞蛾扑火一样,扑向这样的“美”,而选择性忽视掉伤害。

  

对女性身体部位的主流审美换汤不换药。除了审美的软性影响,更有地区和行业将其纳于着装规范,成为女性行走社会的硬性要求。但大众很少关心女性是否不适,高跟鞋是否健康科学。

  

大众为什么会将痛苦的行为视为女性之美?因为大众是男性的,痛苦是女性的。处在社会主导位的从弱势方收割美感、满足,但代价却只在被收割方显现。事实就是,被收割者的疼痛永远不会在收割者身上发生。结果就是,收割者体会快感,却不体会疼痛,所以他们永远不会满足。不要妄想他们拥有共情的能力,就像人类不会设身处地考虑马蜂的生存而是一把火烧掉它们。

  

好在历史总还有上升的趋势。

  

古代的女性不会拒绝被收割。她们毫无选择地出生作为女性,在社会教条的灌输之下,失去独立的能力,失去追求平等的意识。像逐渐习惯被铁索拴住的马戏团小象,她们不得不依附男性,不得不迎合、被收割。他们追求的乐趣是她们生存的出路。他们和她们都不会重视女性的健康和幸福。

  

现代或许算是有进步的。

  

古代社会消磨掉的平等意识,二十一世纪逐渐培养起来了。尽管幼苗又小又矮,仍有封建余毒,但还是抱着希望,一波一波的浪潮打过。即使能预见浪潮之中既得利益者的镇压,但我相信这样的势头是不会灭的。

  
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我们的社会已有了火星。

  

参考链接已删去为了过审

评论
热度 ( 2 )

© 鹿衔🦌 | Powered by LOFTER